2018年3月23日 星期五

消失的菁英:報導社會不公不義批判政府 卻反被指「挑撥情感」人間蒸發

  • By Public Account


  • 21 Mar, 2018


  • 1 Comment

  • 人文組 發自台灣     
    敢於報導時政及社會不公義之事的日文版總編輯。製圖:美術組
    【編者按】本系列以228做為代表性的抵抗符碼,透過多位台灣神典範所歷經的時代背景、面臨的問題、事蹟與貢獻,做為認識台灣歷史的活教材,建立台灣人的自信心與自立的勇氣,深耕文化基礎。
    吳金鍊(1913-1947)台北人,《台灣新生報》日文版總編輯。

    台北師範學校畢業後,到日本東京青山學院文學部求學,畢業返台後於有民族、政治運動機關報之稱的《台灣新民報》工作,可看出吳金鍊推助台灣社會運動、與民意同在的意向。他也曾資助報社人員赴日求學,常替有難者出面解決問題。

    終戰後的《台灣新生報》分為日文版與漢文版兩個區塊,日文版任用前身《台灣新報》的台籍人士,報導強調社會不公不義的面向,並批評執政者的作為,甚至與政府立場對立,日文版遂被廢除。他與友人集資以民間的力量組成「台灣海外青年復員促進委員會」,與聯合國救濟總署一起幫助戰後流落海外的台籍日本兵回台,當時國民政府對台籍日本兵的態度是冷漠並仇視。228事發當天,吳金鍊借給群情激憤的民眾一面鑼鼓,以助長聲勢。事件之後,《台灣新生報》違背行政長官公署不得刊登的命令,以日、漢文版忠實報導228事件並要求當局檢討(日文版趁機恢復)。3月12日,吳金鍊在報社上班時,被持槍便衣強押走,從此消失。

    吳金鍊,歷經不同外來政權,始終與人民同在,勇於為民發聲,他不畏強權善盡媒體工作者的職責監督政府。於同胞有難時發揮大愛精神助台籍日兵回台。他無畏當局打壓,伸張正義、捍衛言論自由、濟眾救民的精神,是台灣神的典範。
    參考資料

    1. George Kerr著、陳榮成譯,《被出賣的台灣》(台北市:前衛,1991)。
    2.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二二八事件文獻輯錄專案小組,《二二八事件文獻輯錄》(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
    3. 李筱峰,《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台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0)。
    4. 阮美姝,《幽暗角落的泣聲:尋訪二二八散落的遺族》(台北市:前衛,2000)。
    5. 阮美姝口述、許曉涵採訪撰述,《美的極致:阮美姝一生與228平反實錄》(台北市:台灣神學院,2013)。
    6. 張炎憲、胡慧玲、黎澄貴,《臺北都會二二八》(台北市: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6)。
    7. 張炎憲、黃秀政、陳儀深、陳翠蓮、李筱峰、何義麟、陳志龍、黃茂榮,《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台北市:228事件紀念基金會,2006)。
    8. 賴澤涵總主筆,《「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台北市:時報文化,1994)。
    9. 藍博洲,《沉屍.流亡.二二八》(台北市:時報文化,1993)。

    引用讀報網址如下:
    https://dopost.dudaone.com/20180322-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