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新聞快報 | |
作者 民報 | |
2016-08-08 | |
臺灣用「中華台北」名稱,進入2016里約奧運會場。圖片:Twitter/ Michael Rollo
《CNN》指出,2004年台灣首度在奧運奪金,當時跆拳道輕量級(49公斤)女將,陳詩欣站在雅典的頒獎台,她頭上頂著冠冕、頸項垂掛奧運金牌,淚水滑落臉頰。結果,體育館內播放起金牌得主選手的國歌,卻非陳詩欣從小耳熟能詳的「中華民國國歌」;而是「國旗歌」(譯註:荒謬的是,現場卻不允許出現臺灣國旗)。陳詩欣也面朝,一面緩緩於體育館升起的「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旗幟敬禮,但旗子上面的「Chinese Taipei」,根本是個「並不存在」國家,這一切都突顯臺灣(在奧運場合),被迫接受政治「妥協」的荒誕現實。 《CNN》報導指出,政治「妥協」讓台灣得以參加奧運,但用的不是台灣的國旗、國名和國歌;此一現象,讓日愈增多的臺灣人十足氣憤。特別在蔡英文當選總統後,台灣人的身分認同,以及自己統治自己國家的「主權立場」,更加堅定之際,這種妥協行為,越來越讓台灣人火大。 「中華臺北」一中魔咒產物 中華民國於1971年,被迫離開聯合國。當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動議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代表。這與臺灣日愈發展為,不被限縮拘束的民主體制,其跟中國的一黨專制,更加形成尖銳對比;僅管如此,國際間多數國家,因看重北京,而拒絕跟臺灣發展正式外交關係。 承認臺灣為不同於北京政權的另1個國家,這類主張向來被中國蓄意阻撓,其中也包括體育賽事在內。中華台北奧會曾指出,早在1971年臺灣奧會的資格,就持續遭受來自中國的邊緣化排擠;臺灣因此在1976年、1980年兩度拒絕參加奧運。1979年國際奧會,通過了古屋決議案(Nagoya Resolution),給臺灣取個名字叫「中華台北」,參賽期間不能拿國旗、唱國歌。到了1981年,臺灣「妥協」了,正式接受這個「中華臺北」名號,並於1984年重新參加於巴爾幹半島,波士尼亞舉辦的塞拉耶佛(Sarajevo)冬季奧運。 臺灣認同升級 臺灣參加奧運,已經30多年,1981年妥協產生的「中華台北」參賽名號,始終被不少臺灣人認為並非妥適作為;如今,隨著臺灣認同的「全方位」轉向,使得中華台北一詞,越來越具有爭議性。根據國立政治大學的一項民調顯示,1991年只有13.6%民眾認為自己是臺灣人;2004年則增加到45%;到了,今年5月間,台灣民意基金會(Taiwanese Public Opinion Foundation),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高達80%民眾認為自己是臺灣人。 尤其,新一代年輕人的臺灣認同表態,更是「立場鮮明」,此即反對中台經濟進一步「統合」的318太陽花學運,反黑箱服貿運動之崛起。 太陽花運動人士,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黃國昌,今年1月間接受《CNN》訪問時指出:臺灣希望跟中國維持和平關係;然而,並不意味,臺灣人必須犧牲自己的生活方式,來迎合中國。CNN還說,當臺灣人對於自己的內在身份認同,愈加確信不疑,許多人就會提出質問,為什麼不能用臺灣名號,走進國際社會? 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向《CNN》表示:台灣被稱為中華台北,根本是「無禮」。台灣奧運選手來自國內各地,而且種族背景各異,所以最好的隊名,就叫「台灣」。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ormosa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FAPA)執行主任昆布勞(Coen Blaauw)向《CNN》表示,中華台北名號,有損台灣的國際地位,對於民主國家2300萬台灣人,不但是項侮辱,也擔心這項名號將「綁住臺灣。」他並表示:臺灣參與國際舞台的前提,不應任由北京恣意訂定玩弄,「否決」或「同意」權的遊戲規則。 臺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DK Dang(譯註:應為陳重光,其舊名為陳南天),向《CNN》表示,希望臺灣總統蔡英文,向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施壓,允許台灣採用自己的參賽名稱。不過,臺灣總統府並沒有回應CNN記者的評論請求。中國方面,則維持一貫立場,暗示性提及,「兩個中國」在國際社會,絕對不被允許。
(2004 年跆拳女將陳詩欣在雅典奧運,為臺灣奪得第一面金牌,但是會場上並未掛台灣國旗,頒獎時播放的曲目也非台灣國歌(只用國旗歌替代)。影片:YouTube/華視)
Source: 民報
引用台灣228網站:
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5816&Itemid=76 |
2016年8月8日 星期一
CNN:政治矮化臺灣的「中華台北」名號,惹人惱怒!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