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6 | |
南海仲裁案裁決,中國主張的「九段線」歷史性權利沒有法律依據,我國所屬的太平島也跟著全部島礁降為「礁」。據聞,政府已定調,堅持我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但不提U形線、歷史性水域的問題,以避免兩岸聯手的印象,並彰顯台灣的主體性。其實,訴諸所謂的「十一段線」,根本是自找麻煩,徒然予人兩岸站在同一陣線之感,更嚴重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中華民國、我國淪為「中國台灣當局」之誤解。政府藉機解開繩索,此其時也。 台南市議員李文正13日召開記者會表示,比起太平島變成礁,仲裁判決的「中國台灣當局」說法更嚴重。(資料照,記者蔡文居攝) 不論被仲裁為島或礁,並不影響太平島的主權所有,才是重點。馬英九處心積慮要證明它是島,卻一表三千里連結到中國,而當今國際社會都承認代表中國的是北京,包括菲律賓。馬英九的「登島談話」稱:「南海諸島是我國先民最早在西漢時期(西元前一世紀)發現、命名與使用。最晚在清康熙年間開始,已將南海諸島正式納入海防體系。」此一南海仲裁否定的「歷史性權利」,跟北京的論述幾無二致,不啻聲援北京在南海的爭權奪利,對台灣眼前弊多於利、長遠更不利。 包括太平島的歷史推論,只是統派連結中國的一端;基於台灣主體,新政府一定要撥雲見日,避開那些國家論述的陷阱。所謂的「維持現狀」,不論如何解釋現狀,也不會涉及一九四九年以前的中華民國,這是毫無疑義的,在國內也有高度共識。那個時間點以前的時空,早已伴隨國家載體的轉移而質變了。只不過,兩蔣搬遷來台之後,基於封建的法統爭奪,加上反攻大陸神話,硬將消逝的歷史當作實存的現實,以鞏固外來政權統治台灣的正當性。而隨著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接民選,台灣人民定義了新的時空。 礙於國際現實,台灣沿用中華民國為國名,產生了「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有別於一九四九年以前的大陸體制),這是國家正常化的無奈,但也不是因此就無計可施。現在,新政府承受多數民意維持獨立現狀,固然要避免麻煩製造者的風險,但仍可在國家論述勇敢斬斷一九四九年以前的時空,抽掉所謂「同屬一中」危險的懸空踏板;一如太平島的主權所有,乃是基於實際有效佔領,無須溯及既往到古代中國的西漢時期,讓北京樂得收割。過去八年,馬政府國家論述最後失去民意基礎,就是充當中國馬前卒的後果。 依據最新民意的國家論述,必須翻轉馬政府「兩岸關係位階高於外交」之論,以台灣為主體的戰略利益來重新衡量外交與兩岸關係。台海的和平穩定,我們有責任與鄰國共同維護,但不能以犧牲主權為代價。而在美國亞太再平衡、日本新安保、南海風雲起之際,台灣更應該以本有的戰略位置,連結有利於捍衛國家安全的民主盟友,從而打開外交、經貿的新局面,包括新南向政策之推動。「兩岸關係位階高於外交」,證明嚴重損害台灣主權,對國計民生造成極大負面衝擊,且不符當今的亞太國際戰略變化,當然不能馬規蔡隨。 南海仲裁出爐,兩岸熱線已讀不回的北京竟稱:「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是中國固有領土,希望台灣當局一同維護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祖產。」台灣捍衛太平島主權,竟然是為「中國固有領土」盡義務、負責任,真是把蔡政府當馬政府來吃!對此,蔡政府不僅要清除國民黨執政時給予北京的幻想,也要加強對國際社會表達清晰有力的國家論述。直言之,南海仲裁對台灣而言,太平島的島礁之辯固然要力守,「中國台灣當局」的主權矮化更應該拿出強而有力的反駁,「保島不保國」將使台灣淪為南海仲裁的最大輸家。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社論 |
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
「保島不保國」 台灣將成最大輸家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