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新聞快報 | |
作者 民報 | |
2016-05-26 | |
經環評且相對負責的礦區,投入植生復育與邊坡維護的成本與技術,通常會遠高於不需環評的舊礦(空拍者:蔡嘉陽)。圖/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但目前台灣礦業開發不受節制的現況,地球公民基金會認為,李應元在目前環保署的權責範圍內,應在更積極著手改善嚴格把關礦場環評及礦業政策與水泥產業總體檢,把制度漏洞補起來。 礦產為全民財產 採礦案環評應嚴格把關 環保署除了代經濟部宣布不讓亞泥新城山礦場在明年礦權到期後展限(亦即展延),更應該要做的,是檢討修正民國88年以環署綜字第0049519號做成的法規見解。礦本屬全民所有,礦業權本屬特許,法務部也認為礦權展限(亦即展延)等同新設採礦權,所應進行的審查照理來說均不可免。 然而環保署在「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 」第11條,明訂位於各種環境敏感區、以及山坡地上超過2公頃的礦業用地就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的情況下,卻在前述函釋中自我限縮,認為在礦權展限時,若礦業用地範圍未改變的礦場無須進行環評。造成的結果就是,「台灣絕大多數的礦場從頭到尾免做環評,卻能將一塊土地削肉剔骨般地吃乾抹淨。」 亞泥已棄守國家公園 改轉西部礦區 此外,在極端氣候與全台空品紫爆連連的情況下,台灣國家礦業政策與水泥產業政策需要總體檢。環保署應去敦促礦務局與工業局等主管機關,進行西部石灰石礦業保留區解禁、以及礦業與水泥產業政策環評的責任。 地球公民指出,亞泥近幾年由於在國家公園採礦對企業形象的損害,早已在評估要退出國家公園、因此積極運作西部石灰石礦的復採,「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在去年跟今年看到亞泥在關西以切割送審的方式,陸續以三個礦場進入環評。礦業開發制度的問題,絕不能以個案的方式處理,否則只會掩蓋掉背後整體制度性的漏洞。」 地球公民除肯定李應元以積極的態度與手腕去進行跨部會溝通,促成改變以外,更要呼籲李署長,「從環保署內部做起,促成礦業環評漏洞的彌補,與新政府礦業與水泥業政策環評的推動,別讓守護環境的美意淪為一場秀。」 上圖為宜蘭礦區,在地質不穩的保安林區採礦,邊坡不穩而崩塌不斷,宛如融化的冰淇淋。(空拍者:蔡嘉陽)。中、下圖為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亞泥礦區(攝影者:黃靖庭)。圖/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Source: 民報
引用台灣228網站:
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5331&Itemid=76 |
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亞泥案/環團:不只退出國家公園 應全面檢討採礦政策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