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微軟
每天日復一日的工作著,我們或許都已經有了一套固定的行為模式,但是你是否能夠確定自己長久以來的做法與思路是正確的呢?今天我們請到商業策略名師-陳志明,來教大家自省是否有讓大腦與「成功的內在溝通模式」相連結,學會對的策略制定方法,相信可以讓大家在工作上更快樂、更順利!
為什麼有些人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覆著錯誤的溝通及決策而不自知?原因就在於每種模式的背後,都有其更深層的心靈程式在默默運作,使腦神經細胞做出不同的連結。
我們的大腦細胞有一種慣性:經常使用的連結會愈來愈強壯,不去使用的連結會愈來愈萎縮。就像多數人每日上下班,會採取著固定的通勤路線,其實,我們並非沒有別的路線可以選擇,而是因為早已習慣使用相同的方法來到達目的地了。而人的大腦也是一樣,會自動選擇最慣用的幾條連結路徑,忽略不常使用的枝微末節。換句話說,一個人想要有效溝通,要先讓大腦路徑與「成功內在溝通模式」相連結。
試想以下兩種工作,你會選擇哪一種?
A.能自我實現,分享助人,廣結善緣,挑戰性高且收入豐厚
B.會遭受拒絕,必須低聲下氣、拜託求人、挫折感高且收入不穩定
A跟B其實都是同樣的工作:銷售。一流的銷售人員,會認為自己是在幫助別人,把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每天都在挑戰自我,工作收入是根據努力而得來,業績證明了自己生活的豐富程度。然而,績效差的銷售員,卻認為這份工作很辛苦,經常會遭到拒絕,必須低聲下氣、拜託求人,充滿了挫折感,收入也不穩定。
成功內在溝通者把銷售當成快樂的泉源而追求,失敗者把銷售視為痛苦的深淵而逃避,這種快樂或痛苦的連結,日積月累,就會變成一條粗壯的神經鏈,成為內在溝通的捷徑,也決定了當事者日後的成就高低。
因此世界一流的商業奇才頭腦傾盡畢生之力,動員無數的資源和能力發展出來的幾種管理模型,正可以作為我們溝通決策時的大腦路徑主要參考,依循這些思考的路徑,衡量當時處境的狀態,再調適為符合自身企業文化的特色,那麼可以避開決策盲點的風險。
例如Michael Porter的五力分析,根據「新進業者的威脅強度」、「賣方的談判力強度」、「買方的談判力強度」、「替代性產品的威脅強度」 、 「既有企業的對抗關係強度」,這決定業界獲益性的5大競爭要素,用以分析業界構造,以了解自身所處的戰鬥位置,才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3C分析則基於消費者 (Customer) 、競爭者 (Competitor) 、本公司 (Company) 的觀點來分析市場現況。
STP則說明了市場行銷策略流程,行銷4P可以讓我們對行銷的要素作面面俱到的省察。
人類的大腦細胞,原本都是極細的纖維,一旦當你經常地、反覆地、不斷地運用後,那些極細的纖維,就會變成一條粗壯的神經鏈,影響你對事物的看法、改變你的思考模式,將這些策略模型深植於我們的內在溝通路徑,經常思索成為決策的高速公路,協助我們洞燭先機,脫穎而出。
【以下Office「策略行銷框架」PPT範本,幫你做好完整的行銷架構,會是你規劃策略行銷時的好幫手!】
>>立刻下載「策略行銷框架」PPT範本
>>到Office 365 Club看更多
引用網址如下:
http://www.msn.com/zh-tw/news/microsoft/打通思緒的任督二脈!制定成功策略的前提是「正向的內在溝通路徑」/ar-BBtbBge?li=BBqiNIb&ocid=ieh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