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6日 星期三

【洛杉磯傳真】 戰爭是如何爆發的(王丹)

2016-02-17
◎王丹
去年是對日戰爭七十週年,很多相關研究著眼於戰爭本身帶來的經驗教訓,但是,對於戰爭是如何爆發的,卻很少見到分析。在我看來,日本從明治維新改革開放開始,走到經濟騰飛和軍事力量增長,再走到軍國主義思潮崛起,最後發展到對外進行戰爭,這樣的一條新興強國發展之路,是值得我們回顧的。
這樣的教訓,我認為最重要的兩點是:第一,經濟危機導致了法西斯主義的興起。1929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短短兩年之內,日本的GDP下降10%,出口貿易額減少47%,工人平均工資下滑31%,七百七十四家銀行中有一百多家破產或被迫休業。這次經濟危機,史稱「昭和恐慌」。在激化國內矛盾的同時,也令鼓吹「大陸政策」的軍事擴張主義者再度控制了話語權。1934年4月,日本外務省情報部長天羽英二發表了一次著名的內部演講,史稱「天羽聲明」。他宣稱:鑑於日本在對華關係上具有「特殊地位」,因此對中國和整個東亞大陸也就負有「特殊責任」。這份聲明的出現,標誌著盛行於上世紀20年代的和平擴張模式已經退潮。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教訓告訴我們,經濟上的崛起對一個民族來說固然是好事,但是發展過快就會帶來能源和其他經濟資源的緊張。這樣的經濟發展,必然導致一個國家開始目光向外,試圖通過擴張的道路維持原有經濟規模,甚至是進一步發展。而每個國家,自身的資源都是有限的。這樣的發展,導致擴張成為國家主要政策的可能性極大。
第二,執政當局試圖利用軍隊來支持自己的權力擴張,但是結果反倒被軍隊挾持,一步步走向戰爭之路。1936年2月26日,九名狂熱的青年軍官率領駐東京的一千五百名士兵,占領了永天町和霞關的政府街區,他們高喊著「尊皇討奸」的口號,殺害了內大臣齋藤實,大藏大臣高橋是清,陸軍教育總監渡邊錠太郎三位溫和派要人。這一事件,代表著主張對外擴張的軍人集團的勢力開始介入日本的政治。
當時的日本內閣是由廣田弘毅執掌。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他對日本軍部一再做出讓步,希望換取對自己的政治支持。1936年5月,中斷已有二十三年之久的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得到恢復。1936年8月制定的《國策基準》,宣稱要逐步向南方海洋進軍。最後,日本在1936年11月與德國締結了《反共產國際協定》,完成了亞歐軍國主義的合流,日本軍隊勢力已經掌控了國家。
有學者指出,軍工先行,政治追認,這就是日本逐漸走向軍國主義的路徑。想利用軍隊的支持進行改革,結果走上了反路,就是日本的教訓。後來,自作聰明的近衛內閣想出了一個風險係數極高的方案:對陸軍的擴張主義採取大力支持的態度,以換取對方贊成自己改革內政和動員群眾,與此同時,借助革新官僚之手控制軍工生產和物資分配,最終以恩威並施的姿態確立對陸海軍的全面領導。但是他忽略了軍方集團控制政治局面的危險性,那就是戰爭一旦發生,軍方的政治影響力勢必擴大,到時候,即使文官內閣想要停止戰爭也不可能了。而後來歷史也證明了事情的發展邏輯正是如此。
日本曾經崛起,本來也有機會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但是由於上述兩個原因以及其他的歷史因素,最終卻走向了戰爭的道路。而一時強大如日本,一旦走上以戰爭進行擴張的道路,最終的結局就是慘敗。這樣的教訓,今天仍舊適用。●


引用網址如下: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95881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