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 - 大地新聞報導 |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
2015-07-13 | |
原始完整標題
雙重殖民的悲哀與抵抗:以許昭榮為例兼論「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的中界功能 一、前言 在台灣講到「老兵」,或許一般人的刻版印象會直覺聯想到有退輔會輔導而享有自成一套社會福利體系的「榮民」(榮譽國民)。但其實台灣因為複雜的歷史背景關係,歷任的“統治者”在台灣留下許多殖民的痕跡,「台籍老兵」就是其中一項,這群被邊緣化的族群(Subaltern)長久以來處於無聲的狀態。身為台籍老兵之一的許昭榮先生,歷經時間與空間的種種磨難,開始獨自一人,展開散落在中國的台籍老兵口述歷史調查,以書寫史實來對抗舊殖民日本政府以及新殖民國民政府的忽略與遺忘。除此之外爭取「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的設置,這個後殖民的景觀地標,卻也成為許昭榮先生選擇殉道的空間。這些因被殖民而產生的歷史,卻只存在於台灣的教科書之外。 二、台籍老兵 李筱峰教授在《台灣兵影像故事》的〈序〉中指出:「殖民地的可悲,在於他沒有自主性的主體地位。他必須為他的殖民母國而活,一切的價值,也以他的殖民母國為依歸。他,只是人家的邊陲、人家的附庸。他,不是他自己。」 台灣歷來因是外來統治者的殖民地,所以一直在為統治者而活,不是他自己,主人變換,台灣人的角色就跟著變化,不變的是做奴隸的身分與殖民過客的冷落以待。 近代的台灣人,在新舊殖民者的統治之下,換過不同的制服上戰場去打仗(圖1),因個人際遇不同,可能在二戰時當過「日本兵」與同盟國打戰,有部份在剿匪戰爭時成為「國民政府軍」與共產黨打戰,有些則變成「中共人民解放軍」參加解放戰爭因時局變化轉而參與抗美援朝戰爭,也有韓戰結束後繼續打823砲戰者。 台灣人在這個時代的巨輪,沒有自主性,只能任由命運擺佈。 圖1 穿著不同國家制服去打仗的台灣人 資料來源:《戰火浮生-台灣人去打仗》封面
(一)日本兵
1927年的兵役法規定「僅有使用戶籍法者才適用徵兵檢查之規定」,因此台灣、韓國兩地的人民不適用於徵兵法,沒有服兵役的義務。 隨著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軍員的緊縮,開始巧立名目對台灣人徵兵(圖2),從志願兵到全面徵兵。 最早於1937年支那事變(中國稱蘆溝橋事變)後的第二次中日戰爭開始,對台灣人以「軍夫」「軍屬」的名義雇用,屬於軍隊的最底層,奉命搬運軍需品。 這之中包括客家人與原住民,因所涉及的種族與名義繁多,泛稱為「台灣人日本兵」。 日本政府在台灣的軍事動員,有兩個特色,一是配合日本戰爭狀況和需要,例如前線需要軍夫,台灣就提供軍夫。二是隨著日本侵略戰向南推移,例如隨著太平洋戰爭南進。根據厚生省的統計數字,自1937年起,參加戰事的台灣人日本兵共計有277,183人(含軍人、軍屬、女性), 徵兵率是15-24歲男性年齡層的1/3。 圖2 日本募兵廣告 資料來源:《烽火歲月:戰時體制下的臺灣史料特展圖錄(下冊)》 圖3 學生軍事教練於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彰化遺跡碑合照 資料來源:《烽火歲月:戰時體制下的臺灣史料特展圖錄(下冊)》
命運有的如李登輝總統的哥哥李登欽(日文名岩里武則)於1945年戰死於呂宋島。 也有特例像阿美族的高砂義勇隊Suniyou(史尼育晤)在1974年的印尼被發現,獨自一人在Morotai(摩洛泰)小島上生活了近30年, 回台僅5年就死於肺癌, 是什麼原因始然?二戰後,台籍日本兵因此不能道出這段歷史,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新殖民者中華民國是舊殖民者日本的敵人。二戰時「血書志願」的忠誠證明, 在二戰後被視為台奸,曾經的敵人中華民國卻搖身一變為自己的國家,種種尷尬的處境,變成是一種必然。
(二)國民政府軍
許昭榮先生在〈一段被漠視臺灣兵參與「國共內戰」的辛酸歲月〉文章指出:「凡二次大戰結束,在海外戰地或在台澎島內被國府陸海空軍部隊『網羅』投入國府之台籍人員,均總稱為『戰後第一代國府軍台籍老兵』」。 這些人,被帶到中國,參加國民黨所說的「國共內戰」。 在台灣募兵的部份,以「228事件」為分界,區分為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第一階段為1945/10-1947/02/26期間,此時二戰結束,台灣經濟未復甦, 加上陳儀政府將台灣視為殖民地肥肉的剝削,失業率攀升。國民政府以優厚的條件為餌募到約12,000人,補充第70軍和62軍(含獨立95師)的兵員, 其不當的募兵手法包括拐騙、威迫、強擄。 第二階段在228事件之後,區間為1947/03-1949年底,第21師以技術員、日本賠償艦等名義募兵,或以「參加228的罪嫌」加以威脅,約募到台灣兵3,000多人。人數相較於第一階段減少,主要是台灣人已知國民政府軍的狀況,被騙人數變少。 被以欺騙的手段要送往中國時,軍隊把台灣新兵的武裝解除,由外省軍人荷槍實彈像押犯人一樣的監視上運輸艦,有人感覺誤上賊船趁夜跳入海中, 隨即在海上被軍隊以機關槍射殺。 圖4 國民黨招募台灣兵的公告 資料來源:《寧願燒盡不願銹壞:台灣烈士許昭榮與台籍老兵紀念集》
(三)中共人民解放軍
被中華民國滯留在海南島的國民政府軍,或在中國參加國共內戰失利,或未戰而降者,被共軍俘虜後,換上另一套制服,被編入中共人民解放軍。有的參加共產黨說的「人民解放戰爭」(國民黨稱為國共內戰), 有的臨時調頭派往北韓參加抗美援朝的「韓戰」, 有的在韓戰中投奔美軍,返台後變成「反共義士」 。滯留在中國的,則要面對接下來在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被貼上「日本軍閥殘餘分子」、「國民黨特務」、「台灣間諜」、「黑五類」等名號被批鬥或送到中國邊疆進行勞改。 所幸熬過濱臨死亡的種種磨難者,1987年解嚴後國民黨與共產黨政府開始有初步的交流,但礙於中華民國政府嚴苛的「返鄉探親政策」(表1), 台籍老兵淪落為有鄉歸不得的悲慘下場。這也顯示,在台灣的中國統治者,並未把台灣人當成人民在對待,而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心態在防備,亦是被殖民者無國之民的悲慘。 表1 國民政府軍老兵「返鄉探親政策」差別對照表 資料來源:《寧願燒盡不願銹壞:台灣烈士許昭榮與台籍老兵紀念集》
台灣兵這段像蜘蛛絲網結構複雜的打仗歷程,試以圖5的方式,呈現分秒的差距人生際遇全不同的狀況。
台籍老兵是存在的事實,但多數的台灣人不清楚這段歷史,只是需要利用時才會被拿出來操作。 這顯示台灣有兩個歷史,一個是主流歷史,一個是被打壓的歷史,對統治者而言的問題是,這段歷史沒有真的被壓扁,它又冒出頭了。 是統治者忽略被殖民者要活下來當歷史證言的反抗韌性。
(未完待續,撰於2012/07/31)延伸閱讀: 【活動預告】07/25 許昭榮烈士紀念碑揭碑典禮暨台灣無名戰士追思大會 無國之奴今如是-台灣人真悲哀 許昭榮-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 台灣烈士許昭榮: 寧願燒盡.不願鏽壞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4558&Itemid=57 |
2015年7月12日 星期日
許昭榮與台籍老兵的故事(1)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