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3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一名20多歲男大生,因為打籃球跌倒而扭傷腳踝,卻只隨便貼了膏藥就繼續練球,沒想到3天後腳踝腫脹如拳頭大小,疼痛指數破表,幾乎無法行走,就醫經過2個多月的治療才告康復。醫師提醒,千萬不要忽視運動傷害,以免釀成大傷!
夏日運動風氣盛行,但中華民國運動醫學會秘書長、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表示,近期門診運動傷害患者也增加近2成,常見因為慢跑、騎腳踏車、打籃球而受傷,主要是相關活動容易產生肢體碰撞、跌倒,造成膝蓋、踝關節等部位的急性運動傷害風險大為提高。
釋高上指出,急性運動傷害以扭傷、挫傷最常見,共同症狀為瘀青、血腫,但民眾往往不曉得如何正確處置,也經常視為小問題而忽視不理、照常運動,此舉使疼痛時間拉長,且患部一直處在受傷狀態影響行動力,更重要的是,若扭傷韌帶癒合不完全,早發性退化性關節炎恐提前報到,挫傷未完全復原,也可能發生組織沾粘,影響肌肉延展性,演變成慢性疼痛。
同時推揉瘀青或血腫部位、塗抹油類製品、敷熱雞蛋是坊間常見的治療偏方,但桃園長庚皮膚科副主任黃耀立強調,這些不正確的方法可能加重傷勢,建議把握「冰、藥、熱、醫」的處理步驟,包含8小時內「冰」敷,使表層冷卻、血管收縮,減輕血腫與疼痛;確認無開放性傷口後,可使用瘀青、血腫「藥」物;48小時後,持續使用藥品搭配「熱」敷,可以增加皮膚血液循環,加速血腫退散復原;若瘀青、血腫不見消退,儘速就「醫」檢查,了解是否已傷及深層組織或骨頭,或有無其他健康問題,以免惡化成為「麵龜族」。
引用網址如下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9183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