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台灣中醫本土化先驅者-專訪本會會務特別顧問楊緒東醫師

新聞報導 -
作者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2013-07-25
台灣中醫本土化先驅者
專訪本會會務特別顧問楊緒東醫師
文/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 曹榮穎醫師
楊醫師學養俱豐,素為令人尊佩的杏壇長者,對守護台灣中醫與提攜後輩更是不遺餘力,此次特別邀請他來談談對中醫界未來之期待以及對後學應如何努力之期許…

楊醫師認為台灣中醫應發展出自我的本土化醫療體制,可稱為台漢醫,不要老是跟著人家跑,目前已被健保制度束縛的台灣漢醫若再外加個ECFA的框架,將更難以生存,甚至有機會走上毀滅一途。對於台灣漢醫發展,他有以下觀點:

1.中醫藥發展應注重本土化與在地化的內涵:
台灣中醫界一直有個盲點:「中醫自中國傳承而來,言中醫必源中國。」其實當年為我們授課的師長們雖於彼岸習得中醫知識,但因其多以經典教學,並未別有創新,依然是丸丹膏散與固有成方之傳承。而當我們自己臨證處方時才發現中醫之養成與中藥之使用,有在地性、區域性的特點,尤其科學中藥發展出來後,台灣中醫用藥產生重大質變,本土化、在地化越來越顯著。

此外,楊醫師認為若能再加入台灣中草藥(俗稱「藥頭」),對將來之台灣漢醫將更有弛援效果,但這方面的發展,目前尚處於論文階段(如甘偉松教授對於台灣藥用植物已有相當研究),再加上現下中醫藥委員會似乎都在配合壓力團體做事,無確切遠景與藍圖規劃,於官方限制太多且不重視的條件下,本土中草藥的調劑,幾乎全被國術館與藥頭商所掌控,而過去藥頭師臨證採藥治病(甚至是重病)的景象,也已在中醫界失傳;也由於正規教育體系未能導入本土中草藥教學,中醫師們於學生時期便未具備這類能力,致使其名稱無法被統一,更無法確認草藥的形態、功能,遑論運用於臨床!例如金門一條根與澎湖馬鞍藤均含特殊有效成分,卻無法被漢醫處方,若被食品化、生技化,就少有漢醫處方的空間了。因此,將來應鼓勵藥廠開發本土中草藥之科學濃縮製劑,加以整理造冊,並賦予中醫師調劑權與處方權而不再拘泥於固有成方,否則難以看到台灣中醫藥的未來。

楊醫師曾於六四天安門事件當年被陳立夫先生徵召參與中國醫藥大學教授團前往大陸進行訪問,彼岸的名老中醫與教授們便曾告訴他:「你們治不好的病,到咱們這兒也治不好」,其意即中醫若不能將「在地特色」融入診治架構,將無法適所適用;換言之,唯有台灣漢醫盡快發展本土化的醫療體制,才能不必依賴大陸的藥物進口,也更適合台灣人的體質。

2.後ECFA時期,中醫藥發展將受到相當大的牽制
ECFA乃中國擬好條文後要求台灣簽署的協定,其架構與方向掌握於中國官方,非在台灣。目前中藥買賣尚稱「自由」、價格還算公允,但ECFA簽署後,此交易便會被新形成的官方權力機構或由中國所主導的特定利益集團所把持,屆時利益輸送乃至坐地起價,隨其所欲,藥價一高,漢醫更難以生存。

當ECFA控制中草藥之檢測流程與買賣,美其名為官方認證後民眾才能吃得較安心或較有保障;實務上,我們憂心的是無法保證中藥的品質,因為於ECFA架構下,台灣的藥物檢測單位須被ECFA認證過後方可執行檢測,且若某藥或食物經大陸官方檢測通過,台灣的相關單位便無置喙餘地(如先前的三氯氰胺事件)。楊醫師認為當下台灣應發展精緻藥物或有機種植,如寮國、印尼、泰國與越南的中草藥契作,否則簽下ECFA後,藥材之市場價格與品質將難以控制,民眾對中藥與漢醫亦將失去信心,現階段中醫門診量普遍下滑,便是個警訊。

在ECFA架構下,並沒有國家的保護傘,僅是黨與黨對談,我們希望政府能理解,若無主權在握,目前之整體協商措施幾乎是在消滅台灣漢醫。

3.中醫藥學習之本質或歷程漸被制式化,未來的「中西整合」將可能是假象
大陸中醫養成,講經驗醫學、重視針灸,經尼克森宣揚,口耳相傳成為不需用藥便能治療疾病的醫學;爾後其更發現中醫欲世界化,便須「健康食品化」、「生物科技化」,對中醫傳統辨證論治之堅持逐漸轉變,強調單一中藥或複方中藥「健康食品化」,以便作「中西整合」,亦即西醫也用中藥,但這種中藥越簡單越好,只問某病應用某藥某方,「中醫」竟等同於「有效中藥」。

目前台灣的「中西整合」似乎亦是往此方向前進,中醫的養成模式亦將透過ECFA機制被對岸主導,中藥處方西藥化,中醫學的本質將漸被忽略,因此楊醫師對台灣的「中西整合」狀況深引為憂;若以中國制度作為藍本,又無在地化中草藥之奧援,未來的「中西整合」將可能是假象,中藥變成生物科技,更難以讓民眾信服漢醫的能耐。

此外,法令若不修改,中醫師調劑權有可能喪失,再加上過度強調固有成方與不得擅自改變劑型劑量,將來漢醫僅僅能賣藥而已,而藥廠藥商比我們更會賣,甚至去西醫診所也買得到中藥,所以「中西整合」相當於在玩假的,西醫界將大量開放中草藥之運用,這些藥物以生技化、食品化存在,不必透過健保機制,也無須假手台灣漢醫。

4.採認大陸學歷證照將對台灣漢醫造成莫大衝擊
整個中醫界都在追求高學歷,深怕將來兩岸密切交流後若無相當學歷,會受到忽略或不平對待,因此台灣中醫急於至中國取得碩博士學歷,如此將導致對彼岸的依賴性越來越高,亦易屈服或接受彼岸中醫的發展趨勢與模式,未來台灣漢醫可能會因此逐漸式微;況且大陸學歷真真假假,以後這些學歷還會造成與本地學歷競爭的問題。

在台灣處於錢跟著人走的健保機制下,醫療給付日趨低迷,再加上於中國大陸已準備好要透過採認大陸學歷證照進入台灣市場的中醫人力(中醫界子弟估有千人以上),將如洪潮般大舉回侵而將台灣漢醫淹沒,此即中醫藥人力的中國化,以本土吃掉本土。雖然目前看來似乎還好,只因ECFA尚處於討論階段,未來會如何發展?沒有人有把握。
最後楊醫師提到:兩岸官方交流頻繁固然可喜,但若躁進不察,便有機會被彼岸利用經濟與市場占有來控制台灣,而一旦沒有主權要求又無法平等互惠或透明公開,就沒有任何談判的籌碼與空間,更遑論漢醫的未來!!為了一時之快,犧牲未來子孫的權利,是否值得…?有請漢醫道長們多方考量。

楊緒東醫師小檔案-學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畢業
全聯會會務特別顧問
中國醫藥大學校友會總會會長
擔任中國醫藥大學方劑學兼任講師20年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此專訪刊載於: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中醫會訊第236期 (連結已失效) 電子圖檔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