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4 | |
記者鄒景雯/特稿 吳伯雄昨天在北京向習近平提出了七項主張,基於吳為馬英九親自授權的特使身分,可稱此為「馬七條」,一一細究內容,七分之五是中國要的,尚須以兩個政治前提自我框架台灣的民主選擇,堪稱上京跪安之作,那麼授意傳話的馬英九成了什麼? 這兩個前提,所謂「九二共識」與「反對台獨」,被馬吳進一步肯定為「政治互信基礎」,可謂徹底呼應了中國的指令。胡錦濤時代,早無「一中各表」的空間,習近平新手上台,馬吳竟然加碼「增強民族認同,祖先無從選擇」,藉以呼應中國民族主義;並以歸屬感的形塑,涵蓋、甚至混淆了價值取向,這個排他性強烈的主張,實與一中、反獨相與唱和,更是對台灣二千三百萬人的自決權正面對戰,應視為是反台灣民主體制的大攤牌。 建構了上位概念後,強化兩岸經濟整合與促成兩岸互設辦事處,顯然就成了馬推進其「歷史定位」的兩大基樁,再加上文化交流與教育協議,執行步驟即大抵完成。在這個一中藍圖下,「有意義參與國際活動」成了無病呻吟,既然香港特首可以出席APEC領袖會議,台灣若有「特首」,又有什麼困難? 馬英九的幫閑刻正大力鼓吹馬習在APEC會面,這若是公開化的陽謀,就顯示馬集團準備以台灣整體的國家利益去做不成比例的交易,以換取個人的握手與拍照,此一流言,是不是危言聳聽?台灣公民有必要嚴正以待了。 Source: 自由時報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