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敏勇,詩人 | |
2013-06-29 | |
不只臺灣應該成為一個獨立國家,中國也要分離裂解成適當的許多較小國家、聯邦化或邦聯化。當下臺灣的中國問題原點是:臺灣因中國的禁錮無法真正新生;而中國為了一統集權化宰制了多元價值。不思辯真正的問題,徒然枝枝節節衝撞。臺灣無法脫離困境,政治問題將影響經濟和文化發展。不只中國無法成為讓人尊敬的文明大國,臺灣一個美麗小國之夢也會成為泡影。 「中華民國」已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而臺灣還不是一個新國家,紛紛擾擾的問題,層出不窮,疲於奔命。從ECFA到服貿協議,馬政府不是慌了就是瘋了。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形成的民主機會,原是「中華民國」的救命丹,只因是被殖民者的努力成果而被黨國意識排斥。但既排斥了這些,連帶就動搖了「中華民國」的存在論。馬之選擇走上絕路作為他的歷史定位,「中華民國」論者如還存在著意識,應該感到痛苦而覺醒,而不是只計較戰術性利己利益。 郝明義、王榮文…在出版界都有地位,郝且為馬之國策顧問,並不諱言個人及業界大多支持馬英九。但為服貿協議傷及印刷業中出版業之發展,必須尋求民進黨、台聯協助。許許多多因為意識形態或利益形態而服膺中國國民黨政權的各行中小企業,以為有糖吃卻吃到毒。搥胸頓足,又如何? 臺灣的文化學術界仰賴黨國權力鼻息的心態極為嚴重,已成沉痾。意識形態被洗腦,或利益形態使然。從前,中國國民黨挾持的國民黨中國被文化學術力量推倒;而現在的中國國民黨依靠文化學術界支持,維繫了國民黨中國的殘餘、虛構、他者樣態。反動、太反動了。就彷彿臺灣這個「中華民國」國家身體、頭腦與心都是反動力量,既依賴這個身體,又反背這個身體。 與其枝枝節節求助民進黨或台聯的力量,與其枝枝節節的利己、本位主導心態,文化學術界不是應該更具有現代國民意識、對臺灣建構一個小而美的獨立國家有更多想像,出更多力量嗎?文化覺醒才是改變的力量,才是自救的力量。 (作者李敏勇,詩人)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 |
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文化覺醒,更勝其他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