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順勝
阿扁總統在花園裡放風時,走路的樣子被拍錄到,有人就說阿扁可以不用人扶,平穩走十三圈。其實不管怎麼拍,這影帶中阿扁總統走路的姿勢絕對不正常,包括兩足拉寬步伐、右腳垂足引起的拖步、兩手協調性動作減少、步態慢而僵硬且身體右傾。加上他有間歇性跛足症狀,無法走久或走遠。
我瞭解陳前總統不希望人家說他需要用助步器,因此會硬要用代償性機制避免跌倒,包括專注用視覺或聽覺加強平衡,在大白天、四周無障礙物的情況下,勉強硬撐自己走。這種環境不是北監可以提供的,也是我們主張他要生活在熟悉環境的原因。行走地點需無障礙物,且規劃妥當路線,減少意向性或突發性動作,因後兩者會導致跌倒。
其實這幾個月來,陳前總統曾有四次跌倒與較嚴重的傷害,容易跌倒情況包括:光線昏暗或晚上,無法以視覺代償平衡時;在突發或意向性動作;姿勢改變或轉身,或一腳金雞獨立時。我兩個月前就警告,若不改善環境,他因小腦病變導致兩腳不平衡,跌倒次數會越來越厲害。
另外,受腦部循環、代謝、情緒與生物時鐘影響,神經學症狀本來就會有所波動;如果出去放風前告訴總統很爽的事,他步伐會改善一點。一般神經科檢查要取最壞的時候,與症狀配合最準,特別是語言障礙、小腦症候、感覺與運動障礙。阿扁總統帕金森氏症候群與小腦症候,有時會每天波動,這也是為什麼監委邀請的教授要問日夜有何差別的原因。
神經學檢查很重要的是,要把潛藏的神經症狀找出來,因而會設計許多加強測試法,譬如金雞獨立、腳先貼著腳跟走、踮腳走、腳後跟走、前推、後推等,都是常規標準化的加強測試,不是為陳前總統刻意的檢查。
另外,容易讓外界誤解、也讓我們很頭痛的是,當我們努力讓外界瞭解陳前總統腦病變的實際病情,他卻好勝心很強,拚老命要表現他可克服,像普通人一樣;其實哪有可能?我都看得出症狀,說起來令人心酸,有心人卻用來打擊他,還說他是「裝的」!我們還告訴他該用助步器就要用,不要故意表現出驚人毅力,導致外界誤解。(作者為陳前總統民間醫療小組成員、前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
出處: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