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敏勇 | |
2012-07-07 | |
日本最大的出版社「講談社」,年營業額約五百億台幣,幾乎超過所有台灣出版社年度營收總額;位居二、三位的「小學館」、「集英社」營收也相當接近。而日本人口只是台灣的五倍。如果看看北歐諸國總和,人口不比台灣多,他們的出版業與台灣比較,也會讓台灣汗顏,與出版業息息相關的書店,處境一樣。 看看台灣,最大的出版通路「博客來」,年售書超過三十億台幣,「誠品」的年售書近三十億台幣。即使營收規模小,也沒有一家出版社可以比較。瞠乎通路之後的出版社,力量之微弱,可以想見。全台灣三一九個縣市轄區、鄉、鎮,沒有一家非文具店型書店的,數目可能讓這個國家的文化部門汗顏,閱讀者哪裡去了? 日本是世界最注重閱讀的國家中排名在前的。拜明治維新奠定的文化基礎,出版與閱讀形塑出這個亞洲國家的文明高度,傳統與創新兼具。台灣在日治時期也曾形塑出文化榮光,文化人與財界、政治、社會運動人士平起平坐,有一樣的社會高度,當時的報業、出版業,也有榮景,閱讀之盛遍及知識人社會。但是二戰後,在政治與文化劇烈變動的惡質生態下,在挫折中難以甦生。 二戰後,國民黨中國據占台灣,後來並成為流亡基地。黨政軍特團介入的文化體質,一直是當下台灣社會的文化病理,這樣的病理依附在民主化形式的政府文化機制裡,成為夢魘般地存在。「夢想家」藉幽靈黨國百年的問題重重挹注利益事件;以及披上「文創」的新口號而進行中的佈施,也是換湯不換藥的吃拜拜,對於奠基、厚實台灣文化產業,會流於虛功。 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並沒有追尋建構真實國家的努力。這樣的「國家」太虛假。粉拳繡腿,徒然施放文化焰火,奠基不了國家的文化深度與廣度。歸根究柢,台灣需要的是文化振興而非文化復興。在一個真實國家條件下的「近現代國民意識形塑」和「文化生活志向養成」才是脫胎換骨,讓台灣這個國度能發展出文化高度的關鍵。 (作者李敏勇,詩人)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 |
2012年7月7日 星期六
國家太虛假,文化太輕浮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